近年来,亭湖区毓龙街道围绕“权”、“督”、“责”三个字,确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刚化制度执行、社区监督和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015 年度,该街道被亭湖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综合考核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先进集体”。
权力清单提效能
近年来, 毓龙街道以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为契机,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三公”经费管理、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等专项整治活动。 在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的同时,逐一规范管理制度 17 项,并相应地制定了权力清单。
从街道党工委书记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到村民小组长,每个人按照职责分工,行使怎样的权力,都在各人的桌卡背后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不但提醒各级党员干部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防止推诿扯皮,也便于基层办事群众进行过程监督。
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去年毓龙街道将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部向社会公示,按规划实施推进。洋西社区更是晒出了“权力清单”,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低保、社保等12 类热点事权,全部通过廉政文化墙 “清单式”向社会公示。 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在年度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该街道社区居民综合满意率达95.6% ,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
负面清单重监督
毓龙街道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党风廉政监督站,聘请社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老专家担任党风监督员。截至目前,14个社区(村)在居民小区设立监督点74个,聘请党风监督员80名、联络员78名、信息员78名,实现社区监督网络全覆盖、常态化。
街道先后梳理出了6个方面36项党风廉政建设负面清单,将其作为街道党工委全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底线”。街道纪工委对照这些清单,每年对街道机关、村居作风建设进行明查暗访不少于10个轮次,全年督查重点工作不少 于30 次 。
“街道党员干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但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有数, 我们社区监督员也心中有谱。那些不能做的负面清单,就是我们监督的重中之重。”退休干部陈玉兰退而不休,自从担任社区党风廉政监督员以来,似乎比在职时还要忙。今年以来,监督站收集上报有价值信息线索36 条,全部得到及时处理。
责任清单传压力
“书记啊,一个小修小补工程,总共才几万元 ,招投标我们也搞了,因为相关人员业务不精 ,出了一点小瑕疵,就要被处理啊!”去年8月的一天,一名下属单位负责人被街道纪工委书记叫到办公室进行诫勉谈话,原因是群众 举报某招投标公示时间与法定时间相差近20 小时,其负有领导责任。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抓早抓小,才能防患于未然。”毓龙街道纪工委负责人的一席话,说得当事人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受提醒谈话。
类似这样履责不力、工作失误等大小问题,一经发现,都要被严肃问责追究。
每年年初,街道党工委书记与班子成员、党工委书记与纪工委书记、党工委书记与社区(村)党组织都要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层层传递压力、人人勇于担当的责任落实机制。
“落实两个责任,领导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实现以上率下”,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勇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每月工作例会中都会专项部署、专题督查,我自己首先扛起‘第一责任人 ’责任。同时,明确纪工委书记的监督责任,督查不力、问责不到位的,我党工委书记要打纪工委书记的‘板子’,绝不含糊。”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两年来,毓龙街道先后采取约谈提醒等问责办法处理党员干部 16 名,办理违纪案件4 起,4 名党员受到党政纪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