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手记
网站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一线手记     
领导干部如何当好“宣传家”
发布日期:2017/12/22       作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4版      浏览次数:[4092]

 

 

 

 

 

 

  【编者按】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这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时下,中国正处于一个以变革、创新、发展、多元化为特征的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种舆情错综复杂。许多干部可能都有类似感慨:经济发展了,批评声却比以前更多了;不停埋头苦干,有时却得不到理解认同,一些群众甚至“有事就找你,干好不谢你,干慢就骂你”。

  一些领导干部担心“人怕出名猪怕壮”,只做实干家不做宣传家,墙内开花墙内香,不愿天下共芬芳,信奉“螃蟹”般的处世哲学——把肉藏在肚子里。近些年来,因为宣传舆论引导“功力”过浅、舆情应对不力,一些地方党政部门的公信力遭受了不小的损伤。

  针对这样的现象,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领导干部要解决好宣传的“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宣传家”并不是“空谈客”,做好宣传家,让经过科学论证的方针政策得到宣介推广,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让公共政策化于百姓心中,才能让人民肯信赖,有信心、更支持,才能让政令更畅通、更有力、更见效。第58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邀请新华社记者与相关专家撰文,共同探讨领导干部如何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练好嗓子做好“宣传家”。

策划:易艳刚

 

 

 

  有的片面理解“讷于言而敏于行”,尊崇“行胜于言”,将宣传思想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新闻发言人成了“不发言人”

  有的本身不干净,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害怕曝光多了被盯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忽略宣传能力提升,对新的舆论环境一片茫然,躲媒体、怕网络、当鸵鸟

  能不能在任务日益艰巨的新时代下继续保持党的思想宣传优势,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用“宣传家”的姿态做出回答

 

领导干部要当会说会做的“好把式”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姜伟超

 

  上月底,南方一小区发生爆炸事故。事发当天,记者正在就我国主要矛盾新论断采访一位大学教授。正说着,这位教授的手机突然响了一声,他拿起来一看,是爆炸发生地的官方通报。只见这位教授摘下眼镜,把脸凑近手机,手指在屏幕上不停移动,嘴里念叨着“1、2、3、4……”

  记者不解,教授说我在数名字。记者心里一惊:“是伤亡人员多吗?”教授头也没抬:“不是,是领导名字太多。”

  一篇两三百字的通报,各级领导的名字就出现了7个,加上前面一长串的头衔,如果把后面表达领导“急迫心情”的“立刻”“紧急”“马上”等词汇刨除,表述有效信息的字数只有几十个。

  这就是现在个别地方领导干部宣传智慧和能力的真实写照。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面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这已经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宣传的能力和意识。2013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领导干部要解决好宣传的“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中国有句俗语“只说不做假把式,只做不说傻把式,会说会做才是好把式”。这句话虽然是以前人们对世情的概括,但放在现在看依然形象。许多干部可能都有类似感慨:经济发展了,批评声却比以前更多了;不停埋头苦干,有时却得不到理解认同,一些群众甚至“有事就找你,干好不谢你,干慢就骂你”。

  出现这种情况,从世情看,是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以变革、创新、发展、多元化为特征的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种舆论交织;从国情看,当代中国已经站在新征程上,面对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不断涌现。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只重视搞经济、拉项目,对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却不想做、不愿做、不会做,对媒体抱有“鸵鸟”“路人”“家长”心态。

  有的片面理解“讷于言而敏于行”,尊崇“行胜于言”,将宣传思想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新闻发言人成了“不发言人”;有的本身不干净,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害怕曝光多了被盯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忽略宣传能力提升,对新的舆论环境一片茫然,躲媒体、怕网络、当鸵鸟。

  不善于表达自己,就会“被表达”;不主动回应舆论,就等于是把手中的麦克风给了别人。这些年因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功力”过浅,对地方党政部门造成公信力打击不在少数。众多被舆论赶着走或者信息表达不畅而引发的群体事件,因为缺少沟通而导致的误解对立,无不说明,人心凝聚不能只靠经济利益,如果说的话连群众都不爱听,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更谈不上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如果领导干部把自身职责简化为“抓经济”,把执政兴国等同于“惠民生”,就会走入一个瘸腿走路的误区,最后不仅要吃大亏,甚至还要犯大错。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和信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激励和动员作用。

  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但要理论过硬,更要表达过硬,在口才和笔头上有几把刷子。一个道理能深入浅出地阐释清楚,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工作才会主动,才能得心应手。只有把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位,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解释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引导到位,才能真正做到知群众之所想、感群众之所困、乐群众之所乐,从而实现党和政府“无形资产”的增值。

  对于我们党来说,能不能打仗,淮海战役已经说明了;能不能兴经济搞民生,改革开放带来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大幅提升已经说明了;能不能在任务日益艰巨的新时代下继续保持党的思想宣传优势,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用“宣传家”的姿态做出回答。

  

  正是在这种“枪打出头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单位的宣传部门都患上了“软骨病”,其宣传职能严重弱化,机构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一些单位领导甚至打起了撤销宣传部门的主意

  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干部,一定会充分重视群众的知情权,一定会努力寻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化,绝不会做一只藏着掖着的“螃蟹”,把惠民的举措装在自己的肚子里

 

 

 

岂能“坏事怕曝光,好事也怕宣传”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韩振 

  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宣传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比较担心“枪打出头鸟”效应,总觉得宣传部门应该低调行事,高调就会挨打。一些干部不但坏事怕曝光,好事也怕宣传,认为“人怕出名猪怕壮,宣传多了没好处”。

  与前些年相比,如今敢于坦然面对媒体甚至与记者交朋友的领导干部,确实越来越多了。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干部仍对媒体怀有敌意,见了记者躲着走。他们将这种行为自我标榜为“低调务实”,却忘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知道“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

  宣传部门作为负责意识形态宣传的专职机构,本来应当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积极与媒体打交道。然而,在一些机关单位内部,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能不是做宣传,而是“不宣传”。他们日常工作不是让群众了解他们做什么,而是不让群众了解他们做什么,千方百计阻止媒体宣传报道。

  前不久,记者就碰到一个“奇葩”的案例:一窗口单位通过制度改革,大大便利了办事群众,照理说,这种改革举措理应让群众知晓,从而惠及更多人或形成经验推广。但是,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之后,却吃了闭门羹。对方给出的理由竟是“领导担心关注度太高,要求只做不说”。

  正是在这种“枪打出头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单位的宣传部门都患上了“软骨病”,其宣传职能严重弱化,机构形同虚设。更有甚者,一些单位领导甚至打起了撤销宣传部门的主意。

  值得警惕的是,“枪打出头鸟”心理还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部门、一定区域很容易形成“寒蝉效应”,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敢说的领导干部反倒会遭到非议和排挤,被认为别有所图。长此以往,原本重视宣传、敢于宣传的领导干部也会变得沉默寡言。即使换了一任领导,宣传态势也会因“惯性效应”保持原状,一时半会儿无法扭转。

  近年来,党中央对宣传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领导干部置若罔闻。

  究其缘由,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两个:其一,部分领导干部不作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有些领导干部本着“快退休了”“无欲无求”的心态数着时间混日子,不求工作多出彩,只求工作不出事,本身工作乏善可陈;其二,领导干部缺乏担当,担心“人怕出名猪怕壮”,只做实干家不做宣传家,墙内开花墙内香,不愿天下共芬芳,信奉“螃蟹”般的处世哲学——把肉藏在肚子里。

  从根本上说,无论上述哪一种原因,都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官帽,并未真正把群众利益置于首位。须知,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干部,一定会充分重视群众的知情权,一定会努力寻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化,绝不会做一只藏着掖着的“螃蟹”,把惠民的举措装在自己的肚子里。

  眼下,全国各地正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的要求,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宣讲,面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需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契机,扭转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宣传本领,做新时代合格的好干部。

 

 

 

 

  如今的宣传工作不仅是锦上添花的橱窗,更是引来载舟之水的源渠,是不可小觑的必答题。不知变通、自说自话的宣传只会削弱实干的成果,有损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要真正的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摒弃“居高声自远”的清高,在宣传中坚持群众路线,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和信息需求,有的放矢、有效宣传

领导干部既要撸起袖子,也要练好嗓子

 

  杨诗哲 

  崇尚实干与做好宣传从不矛盾。

  实干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崇尚实干对任何共同体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没有实干,国家的治理便无从谈起。脱离了实干去“空谈”,就会有误国误民的后果。宣传则是实干的补充和升华。

  “宣传家”并不是“空谈客”,做好宣传家,让经过科学论证的方针政策得到宣介推广,让党的声音传到群众耳畔,让公共政策化于百姓心中,才能让人民肯信赖,有信心、更支持,才能让政令更畅通、更有力、更见效。

  一段时间来,从历次公共舆论热点、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情况来看,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宣传工作上虽然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今的宣传工作不仅是锦上添花的橱窗,更是引来载舟之水的源渠,是不可小觑的必答题。不知变通、自说自话的宣传只会削弱实干的成果,有损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旧有的宣传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什么样的宣传才能算好的宣传?好的宣传需要用公开遏制谣言、用过程铺陈结论、用具象支持抽象、用微观补充宏观。

  首先,信息公布必须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回顾热点事件、舆论危机,那些片面煽动、甚至违反常识的谣言时常拥有强大生命力,这和信息公开的不及时不透明有莫大关系,信息公布的不透明地带,就是猜想质疑和谣言的生长空间。

  一旦有事件触发负面舆情,猜想和别有用心的言论就会在情绪化言论的煽动下,扩小为大、以偏概全、甚至无中生有、恶意抹黑。事实是遏制谣言的法宝,在没有完全的结论之前不妨先公布调查的过程情况,把实事求是的宣传做在平时,培养公众的理解和认同,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就能多一份从容。

  其次,信息发布应尽量做到详尽,既有结论也有论证、既有结果也有情况。理性终会战胜盲从,民众需要清晰的事实和逻辑过程佐证。但是,对于一些反常事件、异常情况,信息公布没有过程仅有结论就会引来新的质疑,民众不信任的对象就可能从涉事方扩展到公权力。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民众会将自己的思考代入公共事务讨论中,越来越少的人会满足于当一个“只接受标准答案的学生”。在讲述结论的同时讲述过程,既增加说服力和民众参与度,也表现出对民智的充分尊重。

  好的宣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要时刻想一想,为谁宣传、向谁宣传,为什么宣传、要宣传什么。要真正的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摒弃“居高声自远”的清高,在宣传中坚持群众路线,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和信息需求,有的放矢、有效宣传。机械而僵硬地完成上级宣传任务,让民众没有兴趣甚至嗤之以鼻,这实际上是空耗宣传资源、辜负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

  现代公共管理有一个经典分析框架——“三圈理论”,是说一项公共政策只有同时具备公共价值、落实能力和公众支持的三大要素,才能达预期效果。这一理论提示着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就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体现价值,用脚踏实地的实干来保障能力,用触动人心的宣传来赢得支持,三者兼备,方能政通人和。实干家是宣传家的底色,宣传家是实干家的跃升。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既要撸起袖子,也要练好嗓子,千万不可只做做样子。

上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下一篇:节假日哪些节点最容易出“四风”问题?大数据告诉你
Copyright 2016 Tinghu Jijia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盐城市亭湖区纪委 盐城市亭湖区监委 苏ICP备12035882号-2
地址:盐城市青年东路55号  邮编:224051 联系电话:(0515)66691139 898811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