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组
从质量出发,你们苦心探索;为学生着想,你们矢志不渝。2017,129人达市区热点高中分数线的荣耀写进了亭湖教育的历史。你们用行动和汗水彰显着教书育人的魅力,你们用付出和担当塑造着河东教育的品牌,你们是亭湖好老师——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年级组。
建军路小学王娟
满腔的爱献给了钟情的教育事业,十五年光阴付诸于三尺讲台,耕耘从未懈怠,信念从未改变;你用澎湃昂扬的激情、跳跃灵动的智慧,在教育的神圣殿堂里执着地守望,在平凡的岗位上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你是亭湖好老师——建军路小学王娟。
迎宾路小学杨红干
一腔热血,铸就教学通衢;满心机智,开启求知大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起一面旗帜;以生为本的数学思维,拓展学生求知的广阔天地。你敬业乐教,追求卓越,与时代同步,与思想同行。你是亭湖好老师——迎宾路小学杨红干。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砥砺前行
——致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年级部
有这样一群人:携着对新区实验学校的忠诚与梦想,执着与热爱,凝聚成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初三年级部。 他们用行动和汗水赋予了新区实验学校的魅力与光耀,感受着这个集体每一步前进的喜悦与激情;他们用青春和智慧铸就了河东教育的品牌,点燃了无数孩子求知的梦想!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年级部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看这样的一组数据:2011年中考,该校没有一个学生考上三星级高中;2012年中考,人均总分上升到全区中游位置;2013年中考,人均总分跃升至全区前列;2014、2015、2016连续三年中考,全校四星级以上高中达线率均保持在50%以上;2017年中考刚刚揭晓,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再创辉煌:文体总分达700分以上3人,达600分以上278人,达江苏省盐城中学录取线有60人,达江苏省亭湖高级中学录取线有119人,达盐城市第一中学录取线有129人,四星级名牌高中录取率、全科优秀率、合格率再攀新高!全校人均总分570.2分,位列大市区第三名。
天上不会掉馅饼!从一个农村普通初中跃升为市区名校,这是如何实现华丽蜕变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近九年级教师这个群体,在这些老师身上,您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孙秀干,孩子们的“秀干姐姐”。身后常跟着一个“小尾巴”。每早六点,“小尾巴”就跟着妈妈上学,成为全校来得最早的小学生。晚自习孙老师陪伴学生,而她独自在办公室做作业,直到晚自习下才和妈妈一起踏着月色回家,老师们笑称“小尾巴”已提前感受了初三浓厚的学习氛围。
王婷婷,预产期还有一周时,学校已安排代课老师,可王老师还是坚持上课,直到临产前一天才走进产房。产假还未结束,由于情况特殊,学校打电话给她,王老师二话没说,直奔课堂,她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面临中考的初三学子。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九年级数学组在陈大帅组长的带领下,将集体的智慧融进课堂,将课上得别开生面,带给学生一种快乐,带给自己一份充实,带给教坛一抹灿烂。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这样的老师初三多得是。
5:20分。民航新村小区。
外面一片漆黑,只有几盏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楼道里响起凌乱的脚步声。陈香,九(12)班班主任,今天是她负责早值班,当丈夫和孩子还在睡梦中,她已熟练地从车库中推出自己心爱的电瓶车向学校奔去。
5:50分。学校。
起床铃声已响。吴冬梅老师推开男生宿舍的门,正在挨个督促学生起床。学生陆续起床,刷牙、洗脸、叠被子、整理内务……一切井井有条。6:05分,学生们来到运动场,吴老师早已等候在那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们有序地跑动起来。此时,陈香老师正逐个检查宿舍内务,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到年级qq群里。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6:30分。5号楼灯火通明。
六楼楼道内,彭晓华校长、袁玉春副校长、吴海霞主任的身影准时出现,有正在检查早自习、有正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刻雾色笼罩下的校园格外寂静,朗朗的读书声惊起栖宿在树上的鸟儿,它们扑棱着翅膀向远方飞去,开始它们的忙碌一天……
大课间。丁亚萍老师又在和学生谈心了。“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培育栋梁;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创造未来。”她办公桌上压着这样一句话。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她的温柔总能直达孩子们的心房,孩子们亲切地叫她“丁婆婆”。
倪青红,政治教研组长。每年5个班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她从不抱怨。课间,她的办公桌旁总会伴有几个学生。学生们称这叫“面圣取经”。如此教育,学生怎能不优秀
晚自习后,学生们在科任老师的带领下有序离开,看着一个个学生被家长接走,紧张的心放松下来,老师们三三两两说笑着,推着车子离开校园。年级主任吴海霞却走向教学楼,因为楼道里还有几盏灯没有关,她得关掉他们才放心,21:50分,校园一片寂静,吴海霞推着车子从中心路道离开校园,昏黄的灯光拉长了她疲惫的身影……
这样的情形每天都上演着……
如果以时间为坐标,亭湖新区人奋斗的足迹便清晰可见:这是一条箭头向上的希望线,指向明确、遒劲有力;这是一条浓墨重彩的发展线,亮点频现、影响深远;这是一条曲折上升的拼搏线,砥砺前行,同甘共苦,创造辉煌
“我们肩负着近7000个家庭的重托,必须用全部的付出和担当,才能够塑造更坚实的教育品牌,让更多的孩子成就心中的梦想。”这是彭晓华校长的郑重嘱咐。是的,教育在远方,我们始终在路上。风雨兼程,我们永不止步!因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砥砺前行!总有一个群体,在不断创造辉煌!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初三年级部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学生在班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学生在路上。他们将学生装在心里,始终和学生在一起,这个群体还有什么样的奇迹不能创造呢?
爱洒教坛勤耕耘 春风化雨润新苗
她身材娇小,却格外精神;她,外表普通,却充满朝气;她,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更是家长认可的老师;她,睿智的目光常含期待,亲切的面容洋溢笑意,她很平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十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育人,做得踏踏实实,卓有成效。她,就盐城市建军路小学的一名普通的老师,一位甘当绿叶衬红花,勤洒热血育新苗的好老师——王娟。
提起王娟老师,熟悉她的人都会被她对教育事业的痴情与热爱所感动,所折服。她经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一名老师,我要以大爱精神激励自己,用满腔的热忱去爱这些天使,爱这神圣无比的教育事业。”在她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们无私的爱,唤起他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面对孩子,她总是和言细语,耐心有加,她给予孩子的爱没有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但是却能暖人心田,润物无声。面对教育事业,她没有豪言壮语,雄韬伟略,但是却一次次默默地行动,无悔地付出。
爱学生,就是视如己出,关注细节,因材而教。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十五年里,王娟老师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诀:她有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王老师把它看得无比珍贵。翻开本子,上面写满了字: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班级开展活动的情况等不胜枚举。在提到这本本子的作用时,王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每个孩子身上都会许许多多闪光的思想、品质与行为,我们老师要及时去发现,并用语言或者行动去及时点燃它,让他成为激励学生一生的无形的财富。”是呀,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一些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她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感情上的激励,比“物质”的奖励更深刻地激起了孩子们的上进心。
2016年秋学期开学,王娟老师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学生,很快,细心的她就发现,班上有一个瘸腿的女孩,长得很好看,一双清澈的大眼睛,眉宇间透露出一种坚毅的神情,看上去十分讨人喜欢,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还发现,这个女孩很腼腆,很少和同学们说话,由于腿不方便,课间也很少活动,总是默默地缩在教室的一个角落。看着这一切,王老师心疼极了。于是,她开始主动地接近这个女孩,和她一起聊聊天,并不时地关心她,鼓励她,下课时,主动背女孩下楼;上课时,邀请她参与交流讨论。渐渐地,女孩和王老师亲近起来,下课总喜欢黏着她,上课也是精神饱满,就像迷茫的孩子找到了心灵栖息的港湾。王老师用爱唤醒了爱,她的爱如清流,灌溉了干涸的心田,让心灵之花默默开放,她的爱如清风,叩开了尘封已久的心门,让阳光洒满心房。
爱学生,就是尊重天性,还学生以自主。一直以来,王老师都从事低年级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教学中,她积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结合起来,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上,王老师充分尊重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鼓励孩子们自主选举班干部,强化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让学生们在班集体中担责任、负责任、服务班级,锻炼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除了正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她还别出心裁,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领读员”负责组织班内同学进行早读;红领巾监督员负责检查同学们红领巾的佩戴情况;课间活动监督员负责监督同学们遵守课间纪律;路队长负责路队管理等等,在王老师的班级里,可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孩子们把班级当成了家,并积极为这个“家”建言献策。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感动的集体,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三自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成为了学校创新德育管理的一大亮点。
爱学生,就是以身作则,舍小我,顾大局。王娟老师的爱人在部队工作,因为战备执勤经常回不了家,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王老师的肩上,尽管如此,在连续担任班主任十五年的生涯里,她从未道一声苦,说一声累,而是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校工作和学生身上。每天早晨,王老师都是最早到校,第一时间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学生的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进行督促检查;每天放学后,王老师都会回到教室,细细查看班级的门窗、电源有没有关闭,桌椅排放是否整齐,有无学生遗漏物品,一一检查完毕,她才会放心地离开。记得有一次,班级有一位同学不小心摔伤了,王老师立即与家长电话联系,多次拨打仍无人接听,她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检查治疗,楼上楼下奔波忙碌,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孩子家长赶来时,天已经快黑了,王老师这才想起年幼的女儿还在幼儿园等着她呢,于是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幼儿园,当远远地看见女儿坐在传达室里等待的身影时,王老师不禁流下了愧疚的泪水。虽然女儿很懂事,也很听话,从来没有抱怨过她,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位特别合格的妈妈。她常常想:自己是一名老师,为了照顾好班级的学生,有时也只能委屈女儿了,她相信,女儿长大了,一定会理解她、支持她的。
爱学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当“一名素质过硬的好老师”一直是王娟老师不懈的人生追求,王老师深知,教师唯有“闻道在先”,方可“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教学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钻研上,王老师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学校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课王老师都会积极主动报名参与,每次备课,王老师都能认真地研究教材,针对学生特点精选教法,久而久之形成了“情趣交融、师生互动、乐学活用”的教学风格。记得去年下学期,兄弟学校如东县宾山小学来校进行交流研讨活动,王老师主动申请执教低年级的一节语文公开课,放假期间就着手准备,定内容,找资料,备教案,制作课件,在同事的指导帮助下,她不断完善教案,反复试讲……忙得不可开交,最终,王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机智完美演绎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精髓,赢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王老师经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用心备课,上不好课对不住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更对不起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因为我爱他们!我切身体会到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和工作的无穷乐趣!”
王老师一边教学,还一边进行课题研究,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多次参加市、区级优质课竞赛获奖,并受到了同行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区师德标兵、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她真诚的教学态度和灵活多样、风格清新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勤劳无悔的超越和奉献;没有轰轰烈烈的豪情和壮举,只有踏踏实实的琐碎和坚守。王娟老师无怨无悔地坚守着三尺讲台的平淡,执著着对教育事业的真爱,用心演绎出一首首朴实无华的教育之歌。带着这样的理想和信念,王娟老师还将继续前行,踏出更为亮丽的人生轨迹!
学习,成就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敬业乐教好教师”杨红干先进事迹
寒来暑往,她在同事眼中——“最执着,最勤奋”
送旧迎新,她在家长口中——“最有爱,最宽容”
春华秋实,她在学生心中——“最美丽,最富有”
汗洒春秋满校园,在教育路上,杨红干老师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孜孜学习只望年年春尽,笑看满庭芳。她的教育教学生涯是逆生长,从初中到高中又回到小学,如果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株幼苗,那么它只有在丰富的文化土壤上才能茁壮成长,这种成长带着渴望,带着目标,还带着一种坚持!坚持阅读、坚持实践、坚持思考,有了这些坚持她们的积淀才会越来越丰厚,成长的脚步才会越来越坚实。
杨红干老师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中享受着幸福的教育生活……
一、业精于勤,荒于嬉——教师要学会学习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从教以来,杨老师没有停止过向同行学习。听学校骨干老师的课,听本年级老师的课,听校外老师的课,听专家的课,然后再反思、交流,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把小学数学领域分为四大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每一个领域选取几个特殊的案例,和张晓霞老师推敲,请他们的数学团队合作,推敲每一个细节,包括不同类型课的导入、过程、结束。杨老师书桌上厚厚一摞《听课笔记》见证了她的成长。她常说:成长中的课堂可以不精彩,但必须有思考。多年群体学习,使她深刻地领悟到:有效的教研学习是几个会思考的人在一起!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向书本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杨老师认识到:通过读书,可以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互动、一种求索,从而改变教师的教育人生。她读《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读《教育学》、《心理学》,对教学,对学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小学数学教育》,从中吸取了营养,并不断践行、提高;读《小学数学教学论》,研究掌握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读《她是这样做教师的》、《新教育之路》《情境教育的诗篇》……读书使她羽翼丰满,振翅高飞。
3.小窗口,大世界——向网络学习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杨老师不会忘了“互联网+”,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全国小数教研群。每天晚上一节课,从前年一直坚持到今天。每天看完课,写感想,把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在她的课堂上实践,她觉得无比幸福。海峡两岸的小数交流,由台湾何老师创办的《爱数人的教室》每双周二的晚上8点准时开播,分享的是一些教学小妙招。她跟广东的黄老师学会了魔方,并把魔方引进了数学课堂,开发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思维。每周四晚上参加《鲲鹏小数网》研读案例在平台分享。通过视频,她曾经和全国的几百个小数人分享她的所感所悟,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互相分享!这种学习让她深深地体会到:主动分享就是主动想,不管怎样都是成长!
4.纸上得来终觉浅——向实践学习
学以致用,才是实效。学习给杨老师的教学模式带来了质的变化,在她的课堂上孩子是自由的,幸福的,有活力的。他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杨老师给学生的不只是一个个答案,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份对数学的热爱。她去年在南通如东上了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她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孩子,让她惊喜的是课后,孩子们竟然向她要签名,这是她从教十几年来最满意,最骄傲的一节课。我市推行“让学引思”的课堂改革以来,她无疑是先行者,是迎宾路小学的一面标杆,每学期她都会上几节示范课给同仁们学习,“让学引思”使她的课走进港北小学、黄尖小学、滨海实小、如东双甸小学……
杨老师研究推广数学画和探究性作业设计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她为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于是就诞生了她省级课题《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探究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和论文《这样的作业有意思》,实践告诉她,孩子应该站在课堂的最中央,孩子教孩子真的很精彩,于是又就有了她这学期研究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先生制”和“艺友制”的培养》和论文《先生首先是学生》的出炉和发表!仅仅2017年上半年她就主持了三个课题研究,而这些课题都来源和挖掘于她的教学实践。
二、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要学会反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进行时
叶澜教授也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她通过撰写反思札记、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或研究案例等方法,随时记录和表达反思成果。上学期她已经写了几十篇的教育教学随笔,尤其是暑假期间每读一节数学学习论都要写一篇读书感想,至今已写了12篇,并在读书平台和大家交流分享!同时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和全国的读者分享。通过读书写作她感悟到:教育写作日积月累,就是一座教育的宝库,是你个人的“教育史”,是你个人的“教育学”!
2.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进行时
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方能成为学习上的时尚达人。虽然省基本功已完美落下帷幕,但它带给她的远不是一个结果,而是磨练的过程中所拥有的无穷的财富——学习习惯的养成。今天她依然在学习着,每晚8点准时参加小数资源分享总群的听课、评课和讲座,认真做笔记。周四晚8点参加鲲鹏小数教师网络研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并在自己的课堂中践行着,还参加了台湾何凤珠老师创办的“爱数人的教室”,在每个平台上她都在和大家分享教育人的幸福。
三、一波才动,万波随——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1.“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
在迎宾路小学杨红干“名师工作室”,每天都会看到一群青年教师在研讨学习。作为市学科带头人,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她带了好几位青年教师,在他们的专业成长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她两周推荐一本书给他们阅读,要求在读的过程中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与他们研究一个教育教学案例,她觉得教研活动可以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如:案例研讨、课例分析、网络研修、教学沙龙、一课三研等等。她把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分成3个学习型小组, 同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计划、步骤及专题研讨合作学习方法,并在教师队伍中选出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骨干教师担任小组长,在组长负责制下,分工合作参与各种研讨活动。
2.“每周教研活动”引领推动
团队研讨模式的形成后,很多教研活动还会流于形式,她从平时的学习中知道每位教师的特长和发展水平,及时捕捉每位教师的所惑。每次活动她都要通知教师做好研讨的准备,每周四下午两节课按时出席研讨。提前布置研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要求教师收集有关研讨的资料和讲解的方法,做好充分的研讨功课。这样的研讨活动取得了实效,促进了教师真正的成长。
“奠基生命,浸润心田”,是她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二十年里来,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虽然前行的路上困难重重,但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因为杨老师坚信:行动,才有收获,坚持,定有奇迹,专业的引领,定会让她们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完整。
- 上一篇:暂无相关信息!
- 下一篇:黄树贤:今年更加重视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