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精神,以乡镇党委、纪委换届为契机,以规范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工作为突破口,在全市率先落实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积极推动“四项提名”考察办法全面启动,切实体现区纪委在配齐配强基层纪检组织、选好用好纪检干部中的主导地位,为增强基层纪检组织监督执纪的权威性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一、认真调研,找准基层纪检组织结构的问题症结
市纪委“四个提名”考察办法下发后,该区将落实这项工作作为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第一时间将文件送区委组织部和区编办等相关部门单位,并由区纪委干部管理监督室牵头成立调研组,对基层纪检组织结构、队伍现状进行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发现在落实“四个提名”考察办法方面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镇街纪(工)委领导职数不足。亭湖区作为城市主城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多次经历区划调整,5镇5街和3个经济区都未设纪委副书记职数。特别是成立派驻农村纪检监察工作室后,乡镇监察室被撤销,不再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只有纪委书记一人单打独斗,没有设置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都是兼职,无法开展常规信访调查,独立办案更是难上加难。二是区直部门纪检组织派驻不全。截止2015年底,该区51个区直部门,只有18个设置了纪检组,比例严重偏低,其中还有近三层为党委(组)副书记、副局长兼任。三是事业单位纪检组织派驻缺位。该区设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在政府挂牌的直属单位有机关事务局,区委直属的有党史办、档案局、红十字会、接待办、供销社等,共有6家直属事业单位。截止2015年底,都没有派驻纪检组长。四是区属企业纪委派驻空白。调研发现,该区有国资办和国有资产融资平台2家,因为起步迟,组织构架不完整,未设置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纪检派驻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面对监督执纪的新形势,该区纪委常委会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纪委文件精神,结合亭湖实际,认真谋划适合亭湖情况的提名考察办法。
二、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提名考察办法
在亭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区纪委初步形成了“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分类覆盖”的思路,在全市率先提出在乡镇纪委中明确副书记的思路,研究制定了《亭湖区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随后,该区又研究制定了《区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区属事业单位纪委书记、副书记》《区属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在具体实践中,突出四项原则:一是严格条件。区纪委主动与区委组织部、镇(街道)党(工)委等有关方面沟通会商,掌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备用人选,为提名提供人员储备。提名人选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基本条件和资格,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二是定向培养。对纪检监察系统内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委局机关的年轻干部,及早压担子,下任务,定向培养,条件成熟的提名考察,到基层纪委担任纪委书记,让年轻纪检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三是拓宽渠道。注重从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中选拔纪检干部,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四是坚持程序。镇(街道)纪(工)委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区纪委会同区委组织部为主,坚持按程序办理:镇(街道)纪(工)委书记的任免建议,由区纪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明确区纪委在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提名上的主导意见,由区纪委常委会讨论研究确定人选,发函至区委组织部,由区委组织部提请区委书记会办会和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三、严格实施,基层纪检组织构架逐步完善
“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是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必须严密组织,严格实施。该区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做到:一是事项“菜单化”。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权、考察工作具体为“菜单”,对各个环节、各个事项逐一清楚列出,不能随意变更。二是管理“程序化”。明确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工作流程,界定必经程序和选择性程序,明确各程序如何衔接、谁衔接谁等问题,强化过程管理。三是落实“制度化”。建立健全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工作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度落实有监督,违背制度有惩处。四是推进“目标化”。该区根据工作实际,拟定了2016年各镇纪委副书记配备全覆盖,到2017年区直部门纪检组织单独派驻或联合派驻全覆盖,到2018年事业单位和区属企业纪检组织设置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推进目标规划,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四、稳步推进,基层纪检组织活力不断显现
一是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针对镇纪委人员配置薄弱的现状,2015年下半年,该区纪委与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多次协调会商,在各镇增设了1名纪委副书记(正股级)和1名专职纪检监察员编制。在今年5月份的乡镇党委、纪委换届中,各镇纪委均配备纪委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专职纪检监察员1名、财政、审计等中心负责人兼任的纪委委员2名。新配备的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中,本科学历占80%以上。其中,有区纪委工作经历的镇纪委书记2名,占总数的40%,基层监督执纪问责力量得到显著增强。盐城环保科技城、亭湖经济开发区、新洋经济区三个经济区先后成立了纪委和监察室,逐步配备专职的纪委书记和监察室主任。街道纪工委设置正参照乡镇的做法有序推进。二是科学设置区直部门纪检组派驻。按照省纪委《关于加强省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要求,按照全面派驻、分类设置、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原则,对系统规模大、直属单位多、监督对象多的区直部门,单独设置派驻机构;对业务相近、相关或系统规模小、监督对象少的部门,归口设置派驻机构。目前,区卫计委、政务办等部门纪检组组长空缺及时任命到位,对交运局、人社局、水利局、民政局等部门纪检组组长进行了调整或交流,部门派驻力量进一步充实。三是事业单位纪检组织配备正式启动。去年下半年,该区纪委在亭湖医院设立纪委,明确纪委书记、副书记和纪委委员。今年6月,该区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增加了派驻纪检组。此外,区属企业纪检组织设置开始试水。城投公司、海瀛公司等区属企业也积极筹备成立纪委或派驻纪检组织。(陈慧晶 陈严进), |